概述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。

1.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

三网合一的“三网”:

  • 电信网络
  • 有线电视网络
  • 计算机网络

Internet的译名有两种:

  • 因特网,权威
  • 互联网,广泛

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:连通性和共享

1.2 互联网概述

计算机网络(简称网络)有若干**结点(node)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(link)**组成。

互连网是“网络的网络”。

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,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。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。

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:

  • 第一阶段:单个网络ARPANET

  • 第二阶段:三级结构的互联网

    • 主干网
    • 地区网
    • 校园网(或企业网)
  • 第三阶段: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

    •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ISP
    • ISP又常译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

    image-20200723152625942

区分internet和Internet[RFC 1208]

  • internet(互连网)是一个通用名词,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,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任选
  • Internet(互联网、因特网)是一个专有名词,指当前全球最大的、开放的、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,采用TCP/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,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

互连网交换点IXP的主要作用: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交换分组,而不需要再通过第三个网络来转发分组。

互连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:

  • 互连网草案:有效期6个月,不算RFC文档
  • 建议标准:成为RFC文档
  • 互联网标准:每个标准分配一个编号STD xx。一个标准可以和多个RFC文档关联。

RFC文档的类型:

  • 建议标准的RFC
  • 互联网标准的RFC
  • 历史的RFC
  • 实验的RFC
  • 提供信息的RFC

1.3 互联网的组成

从工作方式上互联网划分为两大块:

  • 边缘部分: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,由用户直接使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
  • 核心部分: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,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

image-20200723154557494

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分为两大类:

  • 客户-服务器方式(C/S方式):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,客户是服务请求方,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

    image-20200723154833203

  • 对等方式(P2P方式):两台主机通信时不区分哪个是服务请求方,哪个是服务提供方,只要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,就可以进行平等的、对等的连接通信

    image-20200723154849726

数据传送阶段的三种交换方式:

  • 电路交换: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,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
  • 报文交换: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,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,转发到下一个结点
  • 分组交换:单个分组(指整个报文的一部分)传送到相邻结点,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,转发到下一个结点

image-20200723155739672

应用对比:

  • 若要传送大量的数据,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,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。
  •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分配传输带宽,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。
  • 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小于整个报文的长度,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,同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。

1.5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

计算机网络的定义: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、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,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(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)。

计算机网络的类别划分:

  • 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
    • 广域网WAN
    • 城域网MAN
    • 局域网LAN
    • 个人区域网PAN
  • 按照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
    • 公用网:普通用户使用
    • 专用网:特定部门使用
  •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互联网的网络:接入网,又称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

1.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

计算机网络的七个性能指标:

  • 速率:数据的传送速率,单位bit/s(或b/s,bps)

  • 带宽: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“最高数据率”,单位bit/s

  • 吞吐量: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(或信道、接口)的实际的数据量

  • 时延

    • 发送时延: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实际,$发送时延 = {数据帧长度(bit) \over 发送速率(Bit/s)}$
    • 传播时延: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句来需要花费的时间,$传播时延 = {信道长度(m) \over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(m/s)}$
    • 处理时延:主机或路由器接收到分组时要花费时间进行处理
    • 排队时延: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,要经过许多路由器,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。

    $总时延 = 发送时延 + 传播时延 + 处理时延 + 排队时延$

    image-20200723164312491

    降低数据传送的总时延要同时考虑四项时延组成

    数据发送速率的单位是每秒发送多少个比特,这是指在某个点或某个接口上的发送速率。传播速率的单位是每秒传播多少公里,是指在某一段传输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。

    光纤信道的传输速率高是指可以用很高的速率向光纤信道发送数据,而光纤信道的传播速率实际上比铜线传播速率略低一点。

  • 时延带宽积:$时延带宽积 = 传播时延 \times 带宽$,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

  • 往返时间RTT

  • 利用率

    • 信道利用率
    • 网络利用率
    • 信道或网络的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

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:

  • 费用
  • 质量
  • 标准化
  • 可靠性
  • 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
  • 易于管理和维护

1.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
image-20200723170427792

应用层: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。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。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。应用层协议有很多,包括

  • 域名系统DNS
  • 支持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
  • 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

运输层: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。运输层主要使用两种协议:

  • 传输控制协议TCP:提供面向连接的、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,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段
  •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:提供无连接的、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,数据传输单位是用户数据报

网络层: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。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进行传送。

  • 在TCP/IP体系中,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,因此分组也叫做IP数据报
  • 无论在哪一层传送的数据单元,都可笼统地用”分组”来表示。
  • 互联网使用的网络层协议是无连接的网际协议IP和许多路由选择协议,因此互联网的网络层也叫做网际层IP层

数据链路层:简称链路层,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在链路上传送的,因此需要专门的链路层协议。

  • 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时,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付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,在两个结点之间传送帧
  •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(如同步信息、地址信息、差错控制等)
  • 控制信息可以使接收端检测到所收到的帧中有无差错,若有差错,数据链路层就简单的丢弃这个出了差错的帧

物理层:传送数据的单位是比特

image-20200723212757738

OSI参考模型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

OSI参考模型把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

可以多个SDU合成一个PDU,也可以是一个SDU划分成几个PDU。

术语协议栈: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结构。

实体: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。

协议:控制两个对等实体(或多个实体)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。

在协议的控制下,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。要实现本层的协议,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。

协议和服务在概念上是不一样的:

  • 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,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,即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(不可见的)
  • 协议是”水平的“,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规则;服务是”垂直的“,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,即对上层实体可见。

服务访问点SAP: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,是一个逻辑接口。

服务用户:服务提供者的上一层实体。

image-20200723233540850

image-20200723234215091

image-20200723234258466

image-20200723234317561